2. 拖长音“喵呜~”+蹭墙角 = 发情风暴
当你听到猫咪发出拖长音的“喵呜~”并且时常蹭墙角或家具时,基本可以确定它正处于发情期。未绝育的母猫每年发情期累计的嚎叫时间超过200小时,相当于连续唱83遍《青藏高原》!而公猫更是具有远超想象的“听力”——它们能闻到3公里外母猫的气味,然后就会开始开启“情歌外放”模式,令人头疼。
你能做什么:如果不打算让猫咪繁殖,及时给它们绝育,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。此外,尽量减少猫咪与外界的接触,避免它们被周围的环境刺激。
3. 沙哑嚎叫+弓背炸毛 = 疼痛信号
有时猫咪的叫声并不是因为饥饿或发情,而是因为身体疼痛。当猫咪发出沙哑的嚎叫,并且伴随弓背炸毛的行为时,它们很可能正遭受着剧烈的疼痛。举个例子,上海一只猫咪因尿闭(泌尿系统问题)连续嚎叫三天,送医时已经导致肾脏损伤。
你能做什么:观察猫咪的行为,如果出现频繁进出猫砂盆的情况或者异常嚎叫,建议立即带它去宠物医院进行检查,排查泌尿系统等常见问题。
Part 2 | 年轻人养猫新痛点:你的焦虑正在传染给猫咪
现代生活埋雷清单
如今,很多年轻人选择养猫作为生活的一部分,但现代生活的节奏与压力,也让猫咪在无形中变得焦虑。特别是当你忙于工作,猫咪失去了独处的空间,它们的焦虑往往会通过“话痨”表现出来。
居家办公: 如果你长时间待在家里工作,猫咪会失去它们的独立空间,变得更加依赖你。
频繁出差: 如果你经常出差,猫咪可能会产生分离焦虑,甚至开始“报复性叫唤”。
极简风家居: 现代极简风格的家具,虽然漂亮,但可能让猫咪失去气味标记点,造成它们的不安。
解决方案:
“假装出门”训练法: 每天固定“消失”2小时,减少猫咪对你的依赖,让它逐渐适应独处。
气味留痕神器: 用你的旧衣物或毯子为猫咪制作一个“记忆窝”,让它们在你不在时依然能感受到你的气息。
光影催眠术: 你可以用投影仪播放鸟类视频,让猫咪的注意力转移,消耗它们的精力,减少焦虑。
Part 3 | 全网疯传的止叫偏方,有多少在害猫?
近年来,网上流传了许多“止叫偏方”,比如用棉签堵住猫咪的耳朵、喷水惩罚等。然而,这些做法不仅无效,甚至可能对猫咪造成伤害。
危险操作Top3:
1、棉签止叫法: 使用棉签堵住猫咪的耳朵,可能引发耳部感染或子宫蓄脓,严重时会危及猫咪的生命。
2、喷水惩罚: 用水喷猫咪的脸,不仅无法止叫,反而会加剧它们的焦虑,产生逆反心理。
3、猫薄荷过量: 虽然猫薄荷能暂时让猫咪兴奋,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中毒。
专业方案:
1、黄金15秒法则: 当猫咪开始叫的时候,及时用玩具或食物转移它们的注意力,通常可以在15秒内避免叫声升级。
2、白噪音选择: 如果猫咪在深夜不停嚎叫,可以尝试播放一些白噪音,比如吸尘器声效比古典音乐更有效,能够有效安抚猫咪。
3、紧急处理: 当猫咪异常叫声持续时,录制声音并拍摄视频,联系宠物医院进行线上初诊。
Part 4 | 老年猫深夜哀嚎:被忽视的“猫界阿尔茨海默”
你是否注意到年纪较大的猫咪,在深夜时常会哀嚎?这并非是它们在抱怨什么,而是可能已经出现了认知障碍(类似阿尔茨海默症)。11岁以上的猫咪中,有30%会出现认知障碍,部分猫咪甚至会在夜间迷失自己,发出哀嚎。
你能做什么:
1、设置夜灯: 防止猫咪因视力衰退而撞伤。
2、记忆毯: 用旧衣物为猫咪制作“记忆毯”,帮助它们保持对周围环境的熟悉感。
3、每日抚摸: 每天20分钟的抚摸,不仅能缓解猫咪的焦虑,还能刺激它们的大脑保持活跃。
与猫咪的深夜对话
猫咪的叫声,背后往往隐藏着它们内心的需求,无论是生存警报、疼痛信号,还是焦虑、认知障碍,我们作为主人,都应该学会去聆听与理解。了解猫咪的“猫语”,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它们,还能增进与猫咪之间的亲密关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